葛瀚聪:古琴是离开了乐器的“乐器”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据凤凰网报道,葛瀚聪,字岱灵。台湾著名古琴家、台湾文化大学教授,1974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音乐科。1979年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是年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于高雄市推动成立古琴学会。1995年于台北市成立南风琴社。1996年于高雄市成立合真琴社。终身以古琴为命,为推动古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日,记者对葛瀚聪进行了专访,他在谈到古琴时,记者感觉到
在谈到古琴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时,他认为,古琴的传承,不是通过专门去学古琴弹奏传承的,而在于“听古琴”——把古琴音乐当成与流行音乐一样。我们平常可以去KTV唱歌,听演唱会,也可以去听古琴。当你听古琴沉浸进去时,你就会感觉到是琴把你拉进去的。
那么,作为一般人要怎么才能听出古琴的韵味呢?他建议,大家平常要在文史哲方面加深修炼,才能听出“弦歌”。他说,古代的士大夫们,是因为平常在文史哲方面有了深厚的底蕴,才能通过古琴表达出来。我们要理解到他们的“弦歌”,就需要有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最后,他对古琴的魅力总结为:
古琴是离开了乐器的“乐器”,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哲学,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历史的外在表现,是哲学的外在表现,是“道”的外在表现,是“禅”的外在表现,是人心灵的外在表现。深入了解古琴,会觉得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