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痴迷自制古琴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据福州新闻网报道,33岁的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美术教师陆长超,痴迷于古琴已经12年了。7年前丢失爱琴后,他开始自己做古琴,如今他已做了10张古琴。
美术老师 爱上古琴
陆长超的父亲是位兼教音乐和美术的教师,会演奏十几种乐器。上中学时,他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二胡。他迷上古琴,是在大学里学美术的时候。当时,一位老师送给了他一张古琴,令他兴奋不已。
之后,他开始买光碟学弹古琴。起初,他练《关山月》等简单的曲子,不久后又学译成简体字的古乐谱。毕业后他继续学琴,闲暇时光常与古琴为伴。
爱物被窃 动手做琴
2002年的一个晚上,老师送给他的古琴和他的小提琴“不翼而飞”了,令他痛心疾首。
陆长超想买张古琴继续学,但走了好多家乐器店试了很多张琴,仍选不出一张满意的,于是萌生了自己做琴的想法。他说,“琴学”在古代不仅是音律和演奏技艺的学问,还包含制作工艺、美学、哲学思想等。他也认为学好古琴不能只停留在演奏的层面上。
他上网查阅了一些古琴谱中记载的制琴方法,还向专业人士求教。“制琴的木材至少要百年以上,否则音色不中听。”他说,他到处寻觅做琴的木料,甚至把百年老房的旧木梁买来用。2007年下半年,他终于备好木料。
做好琴身后,便是给琴身上漆。但陆长超对生漆过敏,上漆时身上会起红色的小疙瘩,一周左右才会好。一张琴一般至少要上七遍漆。上漆后,何时会干要视天气情况,有时要三五天,有时要半月。漆干后,要用砂纸细磨,然后再上一遍,否则漆厚了音色就差。如此一来,制一张琴要耗时两三个月。
有好木料 便想做琴
2008年初,陆长超的首张古琴做好了。虽然他对这张琴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但颇得琴友赞赏,这令他越发爱上做琴。
此后,他做的琴不仅有模仿古琴谱中名琴造型的,还不乏依据琴理进行的创新。半月前,北京的琴友前来探访,对他做的琴十分推崇,令他十分开心。眼下,他又借鉴古代的“蕉叶式”名琴,开始制作造型如竹叶的琴,他称之为“竹叶式”。
“遇到好木料,就想做琴。”陆长超笑着说,他准备做满100张古琴,将来办个古琴展。(张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