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口系列报道——聚焦“文化出口”之一:乐器篇
自2007年以来,商务部等多部位共同制订的多批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本报将分行业(出版、演出、电影、电视节目、动漫设计、传统工艺品、乐器等)报道文化出口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展示出口支持政策实行以来的成果,传达以及企业对后续政策的期待。
世界乐器,一半中国制造
在大洋彼岸美国加洲尔湾市有一个红小宝艺术中心,是中国广东红棉乐器有限公司与美国Opus - the Rerlm of music学校合作成立的,以夏令营或冬令营的方式,组织音乐交流活动。美国红小宝艺术中心是中国乐器界在美国设立的首家音乐培训机构,它成为链接世界音乐爱好者的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出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下,乐器行业作为文化产业一个重要部分,得到诸多政策支持。商务部等多部委从2007年开始,按年度认定了多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乐器行业共有30多家企业入选。中国乐器行业已经形成规模以上企业217家,主要业务收入280.93亿元,2013年乐器出口交货值87.87亿元,同比增长8.28%。
“世界乐器一半是中国制造,中国已然超过美国成为乐器主要产品产量、营业额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国乐器协会秘书长曾泽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从主要乐器产品产量看,中国生产的钢琴、西管乐器、提琴、吉它、电声乐器等均占世界产量的50%至70%。
多元化发展增活力
美国红小宝艺术中心的成功启动,标志着红棉乐器文化产业已迈向国际市场,它是红棉乐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红棉乐器两次(2011~2012年、2013~2014年)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在金融支持力度、税收优惠政策、海关出口便利化等方面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广州红棉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志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红棉吉它以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强产业战略规划实现多元化跨领域发展。
何志强说:“乐器与音乐密不可分,依存度高,作为乐器制造企业,发展音乐教育产业有天然的优势,而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音乐教育拥有良好的前景,广东红棉公司把握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将音乐教育作为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红棉乐器以美国市场为起点,将双G等高端系列产品与美国有实力的乐器经销商合作,使双G系列产品迅速地植入美国市场,确立了在美国乐器界的地位,市场前景良好。
不独有偶,广州珠江钢琴集团也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年产10万架钢琴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钢琴制造商。该公司在坚持传统钢琴制造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它相关业务,在音乐文化领域进行多元化尝试。2013年9月,珠江钢琴集团收购重组珠江八斗米文化公司,主要发展音乐及文化活动策划、乐器及文化展会经济、网络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文化创意等业务,向综合乐器文化企业转型。
转型升级走出去
“转型升级”是乐器行业的热词。从零配件到核心部件、整琴制造、精品钢琴的转变;从OEM贴牌生产到打造自己品牌的转变;从配件生产向建立完善的国内外销售网络的转变,中国乐器行业企业几乎都在朝着这个方向,或正在进行转型升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对外文化贸易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是全国提琴行业唯一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的企业。凤灵集团董事长李书表示,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凤灵集团大踏步地的向集乐器生产、工业旅游、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经营于一体的乐产业集团迈进。2014年,凤灵集团将以科技创新为宗旨,以品质升级为核心,向科技创新升级、向优化管理升级、向文化教育旅游转型。
凤灵集团工作人员曹鑫告诉国际商报记者:“2014年集团加快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贸易型企业转型的步伐。根据集团规划,今年将在美国、德国、上海等地成立凤灵进出口贸易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在现有市场基础上阔步进军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实现扩大内销份额达到20%~30%;实现自营出口比2013年增长20%以上的目标。”
中国乐器协会秘书长曾泽民告诉国际商报记者,面对目前多变的国际市场,乐器企业转型升级提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业绩。在产品方面,提琴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升级换代产品提高盈利水平;钢琴和电声行业加大数码钢琴投入;市场较好的民族乐器和手风琴也以音乐培训和文化营销开发新市场,收到很好的效果。(国际商报记者汪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