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乡”的音乐学校
中国乐器协会网讯:在中国,给想学点乐器的孩子找个音
佩舍尔说,音乐学校在奥地利已有100多年历史,最初不是出现在城市,而是出现在乡村。当时,乡村已经有了乐队,人们为了继承这一传统,想让孩子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便自己办起了音乐学校。这一做法延续至今。音乐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广泛提高音乐爱好者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并在“广泛”的基础上发现音乐人才,帮助他们发挥音乐天赋,向音乐院校输送后备力量。但音乐学校又是独立的,与高等音乐院校无隶属关系。
音乐学校主要面向5岁至25岁的音乐爱好者。目前奥地利全国有约450所音乐学校,20万名学生。其中5岁以下的不足2%,25岁以上的为9%。音乐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各种乐器的演奏,如弦乐、击打乐、键盘乐、吹奏乐等为主,但也有声乐、乐团演奏、乐理等课程。教学方法以小组授课和单独授课为主。理想的方法是单独授课,但由于师资费用较高,在初级教育阶段,一般采用2人或3人一起讲课的小组授课方式。当老师发现小组授课可能影响学习效果时,就会转向单独授课。当然,对那些考试成绩不佳,无心再学的孩子,老师也会及时提出劝退。
维也纳教育局的音乐巡视员布赖特舍普夫说,除20万音乐学校在校生外,还有近20万音乐爱好者在等待入学的机会。老师不会赶走天赋不足,但学习勤苦的孩子;但同样不会挽留已无心音乐的孩子。奥地利有210万5岁至25岁的人群,其中有18万在音乐学校学习(不含高等音乐院校)。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例。
音乐学校一般每周要上2节课,一节学习演奏,一节学习乐理。具体课
音乐学校承担着发现人才、输送人才的任务,所以对音
从音乐学校在校生的情况看,奥地利人最喜欢的乐器是吹奏乐,要占31.5%;其次是弦乐,占20.1%;键盘乐器占18.3%,学声乐的仅3.2%。佩舍尔说,这与奥地利人的传统有关。以前乡村的收入不高,住房也不宽余,买个笛子、买个号,一般家庭也能支付,又不占地方,所以吹奏乐器奥地利人比较喜欢,1000多居民的乡都有自己的吹奏乐队。这个传统沿袭至今。
目前,奥有数百个吹奏乐队和合唱团。他们现在成了传承奥地利民族文化的主力载体,也成了“音乐之乡”最活跃的音乐细胞。除日常练习外,每年都有几次演出。以前,这些乡间乐队的水平不算高,是村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变,这些乐队通过家里的孩子结识、并请来了音乐学校的老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这些乐队的水平有了飞速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吹个进行曲、奏个圆舞曲,有的已开始尝试交响乐。这些乐队都是协会形式,参加练习和演出,不仅没有收入,还得自备乐器、演出服、自己解决交通,每人每年还要缴30-70欧元的会费。估计,奥地利以各种形式从事音乐活动的人有1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8。正是这一群群活跃在奥地利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成就了“音乐之乡”的美名。(本报驻维也纳记者方祥生《 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