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学员增长快 一年4万条蟒蛇皮都不够
作为传统民族乐器的二胡,具有悠久的历史,被众多爱好者所喜爱。但是,二胡的生产与蟒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据了解,我国生产胡琴的琴皮,大多仍以蛇皮为主要原料,二胡多用的是蟒蛇皮,京胡通常用乌梢蛇皮。
蟒蛇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海南等地。由于长期以来,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资源减少,蟒蛇的食物越来越少,加之产区大量捕杀,蟒蛇的野外生存数量极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江苏省野保站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根据规定,对民族乐器二胡等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即通过统一标记管理措施予以市场准入,执行"一物一证"进行销售。
业内人土介绍,作为二胡重要组成部分的琴皮的用皮相当讲究,一整条健康的好蟒皮,最好用的只有5-7张皮,而一条4-5米长的蟒皮最多也只能做12把二胡,其中精品胡琴仅能做3把至4把。按照乐器的销售量分析,以每张蟒皮做12把二胡推算,那么每年至少要有4万条蟒蛇横遭厄运。据了解,去年卖家李某因向顾客出售蟒皮制作的二胡,构成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结果被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
专家告诉记者,制作二胡需要大量蟒蛇皮,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用皮与环保法之间的矛盾问题,近几年来,民族乐器制作人土一直在探索以其他动物皮膜替代蟒皮,虽然可以替代,但其音质仍不如使用蟒皮,至今仍无更好的替代品。而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讲,解决二胡生产用皮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养殖之路,虽然投资很大,但对以野生动物为生产资源的企业来说这是必由之路。但有关人士对此表示担忧,目前我国蛇的人工养殖技术尚未成熟,死亡率极高。
据了解,检查中有的商家声称是野生蟒蛇皮。而根据规定,所有生产、销售、使用蟒蛇皮的二胡必须实行标记,每把二胡须附带一枚由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发,与二胡琴筒上所刻编号相同的"二胡收藏证"。江苏一家民族乐器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全世界的蛇类有2700多种,但是蟒蛇皮厚,弹性好,花纹漂亮,最适合制作民族乐器,尤其是高档二胡。这种蟒蛇主要生长在印度、马来西亚和越南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野生蟒蛇已经不足一千条,根本不能捕猎。
实际上,蟒蛇浑身是宝,蟒蛇皮可生产乐器,还可以作为皮革制品的原料;蛇胆、蛇血都是名贵的中药材。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应加快蟒皮的高科技研究工作,实现人造蟒皮产业化,并积极研究野生蟒蛇的人工培育的可能性,实现野生蟒蛇的人工饲养,以此才能使二胡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艺术在保护野生蟒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蟒和二胡都得到保护"的目的。
人造蟒蛇皮有待研发推广
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关心这些问题。专家告诉记者,有科研人员在多年前就已经敏锐地看到用蟒蛇皮蒙制二胡的严重危害性,正在研究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蟒蛇皮。目前,国家专利就有好几个,比如内调式人造蟒蛇皮二胡、民族乐器代用蟒皮等等。
中国音乐学院三弦副教授赵承伟介绍,"代用蟒皮乐器"主要内容是根据不同乐器的结构,设计制造相应新的蒙皮模具;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利用现有纤维材料和黏合剂进行合成,加上工艺处理和音响调试。可从蟒皮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三弦"入手,经过实验,在取得一定经验和科学依据后,扩展至其他蟒皮类乐器,如二胡、高胡、中胡、雷琴和坠胡等。
但是,目前这种新型二胡在推广方面并不乐观。一是因为目前各乐器厂多少都还保存一些蟒蛇皮,所以大家得过且过。二是一些演奏家还不认同这种有别于传统概念的新生事物。而最大的问题则是资金问题,目前规模研发人造蟒蛇皮二胡的单位还很少。